大馬士革玫瑰的歷史

起源與早期歷史

大馬士革玫瑰(Rosa × damascena)是一種古老的雜交品種,相信起源於中東,最可能是在敘利亞,時間大約在西元一千年之前。它的血統通常被認為是歐洲原生的法國玫瑰(Rosa gallica)與原產於喜馬拉雅的麝香玫瑰(Rosa moschata)自然雜交,再加上部分來自中亞的費氏玫瑰(Rosa fedtschenkoana)而形成的。

其名稱「Damask」來自於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,該地廣泛種植並出口此花。據說在十二至十三世紀,十字軍東征返歐時將它帶回,但也可能透過更早的貿易路線傳入西方。

古代與伊斯蘭黃金時代的角色

  • 古典時期: 希臘人與羅馬人使用相關玫瑰來製作花冠、香料與藥物,但大馬士革玫瑰本身可能尚未存在。

  • 波斯: 大馬士革玫瑰在波斯(今日伊朗)蓬勃發展,成為文化與詩歌的象徵,常見於哈菲茲與魯米的詩作中。它被蒸餾成玫瑰水玫瑰精油

  • 伊斯蘭科學: 如伊本·西那(Avicenna)等學者改良了蒸餾技術,使玫瑰產品得以大規模生產並廣泛傳播。

傳入歐洲與影響

到中世紀時,大馬士革玫瑰已在歐洲的修道院、貴族花園與鄉村花園中種植。

  • 醫藥用途: 藥劑師利用其清涼、收斂與消炎特性。

  • 香水與食物: 玫瑰水成為奢侈品,用於調味、薰香與宗教儀式。

  • 象徵意義: 玫瑰與聖母瑪利亞相關,成為虔誠與純潔的象徵花卉。

在都鐸王朝的英格蘭,大馬士革玫瑰尤為珍貴,甚至影響了徽章設計,例如「都鐸玫瑰」部分靈感即來自大馬士革與法國玫瑰。

文藝復興與近代早期的擴展

十六至十七世紀,大馬士革玫瑰成為歐洲玫瑰育種的重要來源。因其濃郁芳香而極受重視,即使相對較不耐寒。奧斯曼帝國則大規模栽培,用於生產香料與精油。

保加利亞的玫瑰谷自此成為世界知名的玫瑰精油產區,至今仍保持盛名。法國則在十七世紀開始以大馬士革玫瑰為基礎,發展格拉斯(Grasse)的香水產業。

現代的大馬士革玫瑰

  • 工業生產: 大馬士革玫瑰至今仍是主要的玫瑰精油來源。伊朗、土耳其、保加利亞、印度與摩洛哥均有大規模栽培,其中保加利亞與伊朗為最大產區。

  • 文化角色: 此花在波斯文化、蘇菲神秘主義與基督教象徵中仍具深刻意義,常與美麗、愛情與生命短暫相關。

  • 園藝地位: 現代園藝多以更耐寒、可重複開花的品種取代,但大馬士革玫瑰仍因其濃香與歷史價值受到愛好者珍視。

特徵與傳承

  • 外觀: 中型灌木,花朵半重瓣至重瓣,顏色多為粉紅或白色。部分為一季開花(夏季型),部分在夏末或秋季會再度開花(秋季型)。

  • 香氣: 氣味濃烈,帶有溫暖、辛香與果香,是現代香水中「玫瑰香」的標準來源。

  • 基因貢獻: 作為現代玫瑰的主要祖先之一,大馬士革玫瑰對今日園藝玫瑰的血統有重大影響。

關鍵時刻年表

  • 伊斯蘭之前的波斯: 栽培玫瑰並嘗試早期蒸餾。

  • 十至十一世紀: 伊本·西那完善玫瑰水蒸餾技術。

  • 十二至十三世紀: 十字軍將大馬士革玫瑰帶入歐洲。

  • 十六世紀: 在歐洲花園廣泛種植,並與宗教與紋章相關。

  • 十七世紀: 奧斯曼帝國擴展玫瑰栽培,用於香料。

  • 十八至十九世紀: 保加利亞與法國格拉斯成為玫瑰精油中心。

  • 現代: 大馬士革玫瑰持續是香水、化妝品與食物調味的重要來源。

Previous
Previous

From Kashan to Chanel: The Global Journey of the Persian Rose

Next
Next

History of the damask rose